【抱残守缺什么意思】“抱残守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刘歆传》:“其于经文,略无异同,而章句多有不同,或以今文为正,或以古文为正,学者莫知所从。……至于《左氏》,则抱残守缺,不求甚解。”原意是指抱着残破的旧书,守着残缺的典籍,形容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在现代汉语中,“抱残守缺”常用来比喻固守旧有的观念、制度或方法,缺乏创新精神,对新事物持排斥态度。这种态度往往阻碍了进步与发展。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抱残守缺 |
拼音 | bào cán shǒu quē |
出处 | 《汉书·刘歆传》 |
原意 | 抱着残破的书,守着残缺的典籍,形容保守、落后 |
现代引申义 | 固守旧观念、旧制度,缺乏创新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思想僵化、拒绝改变的人或行为 |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1. 用法:多用于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方法的人。
2. 例句:
- 他总是抱残守缺,不肯学习新技术,结果被公司淘汰了。
-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抱残守缺,要不断更新知识。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
反义词 |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
四、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的书面表达,如文章、演讲、评论等。
- 避免使用场合:不宜用于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以免造成误解或伤害。
五、总结
“抱残守缺”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对旧有事物的执着和对新事物的抗拒。在现代社会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创新才是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警惕“抱残守缺”的思维定式,积极拥抱变化,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