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是成语吗】“屡教不改”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尤其是在描述一个人反复犯错却不愿改正的行为时。那么,“屡教不改”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本文将从定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答案。
一、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搭配的词组,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文化背景。成语往往来源于古代文献、历史故事、寓言或民间俗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形象性。例如:“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等。
二、“屡教不改”是否为成语?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屡教不改”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四字成语,但它属于惯用语或固定短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具有固定的含义和结构。
- 屡教:多次教导、劝告。
- 不改:不改正、不改变。
合起来,“屡教不改”指的是一个人在接受了多次教育或劝告后,仍然不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三、出处与来源
“屡教不改”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它更多地是现代汉语中形成的固定表达方式,常见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虽然没有出现在《成语词典》中,但在实际使用中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语义和语法结构。
四、用法举例
句子 | 说明 |
他屡教不改,最终被公司辞退。 | 表示多次教育无效,行为顽固。 |
这个孩子屡教不改,家长很头疼。 | 描述儿童行为问题,强调重复性错误。 |
老师多次提醒,但他屡教不改。 | 强调教育无效,态度不端正。 |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是否为成语 | 不是传统成语,但属于固定短语 |
结构 | 四字短语(屡教不改) |
含义 |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
出处 | 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表达,无明确典故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顽固、不听话的行为 |
语言地位 | 惯用语,广泛使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
六、结语
虽然“屡教不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它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常见,具备较强的表达力和实用性。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了解这类固定短语的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