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包意思及其造句】“兼容并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开放、包容、接纳多种思想、文化或观点的态度。该词源于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术自由和多元文化的共存。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兼容并包 |
拼音 | jiān róng bìng bāo |
含义 | 容纳不同事物、思想或文化,不排斥、不排他,体现开放与包容的精神。 |
出处 | 原为蔡元培先生提出,后广泛用于描述文化、教育、社会等领域的包容性。 |
近义词 | 包容并蓄、海纳百川、求同存异 |
反义词 | 排斥异己、独断专行、闭关自守 |
二、使用场景
“兼容并包”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 教育领域:强调教学中鼓励学生接触不同学派、思想。
- 文化领域: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多种文化的尊重与接纳。
- 企业或组织管理:表达对员工多样化背景的包容与支持。
- 社会政策:用于描述政府或社会对多元价值观的接纳态度。
三、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蔡元培先生提倡“兼容并包”,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思想的摇篮。 | 强调教育理念的开放性。 |
这个城市因“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 描述城市对多元文化的接纳。 |
在团队管理中,领导者应具备“兼容并包”的精神,尊重成员的不同意见。 | 用于职场或组织管理场景。 |
现代社会需要“兼容并包”的态度,才能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 | 强调社会层面的包容性。 |
他的作品融合了多种艺术风格,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创作理念。 | 用于文艺或艺术领域。 |
四、注意事项
1. “兼容并包”通常用于较为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2.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滥用或误用。
3. 该词多用于正面评价,表示对多样性和开放性的肯定。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兼容并包”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多元、开放、包容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