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翻译全文一句一译】《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篇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文章,内容简练而富有科学价值。为了便于理解与学习,本文将对《活板》原文进行逐句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文章总结
《活板》讲述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及其原理。文章详细描述了活字印刷的材料、制作方法、排版流程以及印刷技术的优势,体现了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通过逐句翻译,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内容的逻辑结构。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代人还没有广泛使用。 |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自从冯瀛王开始印刷五经,之后的典籍都采用雕版印刷。 |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 北宋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 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厚度像铜钱边缘一样薄,每个字做一个活字,烧制使其坚硬。 |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和纸灰等覆盖。 |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如矢镞之列。 | 要印刷时,就将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然后紧密排列活字,如同箭头一样整齐。 |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每个字都有多个活字,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以备同一版中有重复字的情况。 |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 不用木头制作的原因是,木头纹理有疏密,遇水会高低不平,而且容易和药剂黏在一起,难以取出。 |
不以泥者,火焚则易损。 | 不用泥的原因是,烧制后容易损坏。 |
其印为己自落,亦不甚滋,每废一板,即更换之。 | 这种活字印刷,自己不会脱落,也不太容易受潮,每次印完一版,就更换一次。 |
此心之妙,古人未之有也。 | 这种技艺的巧妙,古人没有听说过。 |
三、总结
《活板》不仅是一篇关于印刷术的技术性文章,更是对古代科技发展的深刻记录。通过逐句翻译,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智慧与创新精神。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文献,也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资料。
如需进一步探讨活字印刷的历史影响或与其他印刷技术的对比,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