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哪个朝代原文】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典籍,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其核心意思是:真正了解房屋是否漏雨的人,是住在屋檐下的人;真正知道政治是否有失误的,是生活在民间的百姓。这句话强调了从基层和实际中获取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该句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作者为东汉时期的学者王符。他在《潜夫论》中提出这一观点,用以说明统治者应深入民间,了解民情,才能有效治理国家。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相关信息,以下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背景进行归纳与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原文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或《潜夫论》 |
作者 | 王符(东汉时期) |
朝代 | 东汉 |
意思 | 真正了解问题的人,往往是身处其中的人;治理国家要倾听百姓声音 |
延伸意义 | 强调从基层了解实情,注重民生,避免脱离实际 |
使用场景 | 政治、管理、教育等领域,用于强调调研与实践的重要性 |
三、结语
“知屋漏者在宇下”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古代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治国还是做事,都应重视来自基层的声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这句话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思考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