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德广什么意思】“大行德广”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德行高尚、行为正大光明,其影响深远、范围广泛。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多用于赞美品德高尚的人或国家的仁政。
一、
“大行德广”出自《尚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后来演变为“大行德广”,意指一个人的德行广大,能够惠及众人,影响深远。它不仅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体现了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贡献。
此词常用于评价有德之士,如古代贤臣、明君或圣人,表示他们的行为正直、胸怀宽广,能够引领风尚、教化百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大行德广 |
出处 | 《尚书·大禹谟》(后世引申)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高尚、行为正大光明,影响深远,惠及众人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品德高尚的人或国家的仁政 |
近义词 | 德高望重、仁德广布、德泽四方 |
反义词 | 行不副言、德薄才疏、心术不正 |
适用对象 | 个人(如贤臣、君子)、国家(如仁政、治国之道) |
文化意义 | 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 |
三、结语
“大行德广”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肯定,更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注重道德修养,以德服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