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意思是什么】“捶胸顿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伤、懊悔或愤怒时的表现。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能够让人联想到一个人情绪失控时的肢体动作。
一、
“捶胸顿足”原意是用拳头打自己的胸口,用脚跺地,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懊悔或愤怒而做出的激烈情绪反应。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重大打击或错误后的强烈情绪表达,常见于文学作品、影视剧中。
该成语结构为联合式,由两个动词性短语组成:“捶胸”和“顿足”,分别表示对身体不同部位的猛烈动作,整体强调情绪的激烈程度。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近义词 | 反义词 |
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用拳头打胸口,用脚跺地,形容极度悲伤、懊悔或愤怒的情绪 | 《史记·项羽本纪》 | 多用于描写人物情绪激烈时的动作 | 悲痛欲绝、怒发冲冠 | 心平气和、冷静自持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文学作品:如小说中描写主人公得知亲人去世时,“他捶胸顿足,泪如雨下。”
- 影视剧:在剧情高潮部分,角色因错失良机而捶胸顿足,表现出强烈的悔恨。
- 日常口语:虽然较少用于日常对话,但在叙述故事时仍可用来增强情感表达。
四、注意事项
“捶胸顿足”虽然是一个形象的成语,但不宜过度使用,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自然。在正式写作中,建议根据上下文合理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捶胸顿足”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绪的外在表现方式,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