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秋一雁声全诗】一、
“边秋一雁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诗为: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在战乱中与弟弟失散,思念之情深切。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秋天的寂静与孤雁的鸣叫,渲染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战争的忧虑。
“边秋一雁声”一句,简洁而富有意境,成为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点明了季节(秋季)、地点(边塞),还通过“一雁”的意象,象征着离散、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月夜忆舍弟》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出处 | 原诗中的句子:“边秋一雁声” |
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与弟弟失散,思念深切 |
诗句含义 | 描绘边塞秋夜的孤寂,以“一雁”象征离散与思乡 |
情感基调 | 悲凉、孤独、思乡、忧国 |
艺术特色 | 简洁凝练,意象深远,情感真挚 |
后世影响 | 成为描写思乡、战乱的经典意象之一 |
三、结语
“边秋一雁声”虽仅一句,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境。它不仅是杜甫诗歌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思乡情怀的典范之作。通过这一句诗,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人在动荡年代中的心灵世界,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