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败坏的意思】“气急败坏”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愤怒或着急时,表现出的失控状态。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情绪上的激烈反应,还常常伴随着行为上的失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个词,但它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可能并不为所有人所熟知。
一、
“气急败坏”出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气喘吁吁,脸色发青”,后来引申为因愤怒、焦急而失去理智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说话声音大、动作急躁、面部表情扭曲等。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遇到挫折、被人冒犯或事情不如意时的情绪反应。
该成语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具有较强的描写性和表现力。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气急败坏 |
拼音 | qì jí bài huài |
出处 | 古代汉语,常见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 |
字面意思 | 气喘吁吁,脸色发青 |
引申含义 | 因愤怒或焦急而失去理智,情绪失控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在愤怒、焦急、受挫时的失态表现 |
表现形式 | 说话大声、动作急躁、表情扭曲、情绪激动 |
适用文体 | 口语、文学、戏剧、评论等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夸张,根据语境合理使用 |
同义词 | 暴跳如雷、怒火中烧、恼羞成怒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镇定自若 |
三、结语
“气急败坏”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表达人在情绪极端状态下的表现。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也要注意场合和语气,以免造成误解或不恰当的印象。了解其真正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沟通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