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入吴翻译和全文】一、
《吕蒙入吴》是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一段历史记载,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最终成为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的故事。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吕蒙个人的成长与转变,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学识”与“能力”的重视。
本文通过原文与翻译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内容,并通过表格形式对关键人物、事件、时间及意义进行梳理,便于记忆与查阅。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原文标题 | 吕蒙入吴 |
作者 | 陈寿(西晋) |
故事背景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孙权掌权后重用人才,吕蒙因出身低微而被轻视。 |
主要人物 | 孙权、吕蒙、鲁肃 |
核心事件 | 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发奋学习,终成一代名将;后来鲁肃对其评价极高。 |
时间 | 公元208年左右(赤壁之战前后) |
主要内容 | 吕蒙起初不喜读书,孙权劝其学习,吕蒙转变态度,勤奋苦读,最终赢得尊重。 |
历史意义 | 展现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三、原文与翻译对照
原文:
> 蒙曰:“吾今为将,岂可不学?”遂受命,笃志学,昼夜不息。数月间,经史百家之言,皆能诵习。时人谓之“吴下阿蒙”。后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
> 吕蒙说:“我现在做了将军,怎么能不学习呢?”于是接受命令,专心致志地学习,日夜不停。几个月后,他已能通晓各种经典和诸子百家的言论。当时人们称他为“吴下阿蒙”。后来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讨论议事,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回答:“士人分别三天,就应该另眼相看。”
四、结语
《吕蒙入吴》不仅是对一个人成长历程的记录,更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生动诠释。吕蒙从一个不被看好的武将,转变为一位有学识、有远见的将领,充分说明了知识的力量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这个故事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